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海峡通讯】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福建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时间:2024-06-03  作者:谢东俊  点击:

    编者按:近日,中共福建省委主办的省委机关刊《海峡通讯》(2024年5月下第10期)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东俊老师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福建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原文如下。

    原文

      福建全省有普通高校89所、在校生数110万人。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福建高校已然成为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全省大学生也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群体。在此背景下,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自洽性和内在契合性,实现彼此的融会贯通,对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福建大学生灵魂深处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乃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自然“接口”,必须把握课程目标和特点,明晰教材基本逻辑与基本精神,聚焦育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课程中。

       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事关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精神,重温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文化理念和重大文化实践,通过学习比较,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需要进一步挖掘和补充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一批闽籍名人的历史材料,加深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双向较量、认同、融合的历史进程的认知和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根据理论讲授主题与实践主题的不同,选择福建文化遗产保护、海外文化传播、红色故事、闽人智慧等方面“人”“事”“物”具体案例和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永安抗战精神等一系列福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精神进行介绍和阐释,让大学生在受教育、受感动的同时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意识与言谈举止中。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程思政体系

    2020年和2022年,教育部分别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课程思政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全面推进。除思政课外,其他通识课、专业课的教师、课程也要承担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此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

    因此,高校思政课外的其他课程,要通过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分析“契合点”、探索“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从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人文素质、道德修养等角度找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教育元素和资源,将其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写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方案,纳入考核范围,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课程转化,以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对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可结合专业授课内容,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研制“大国重器”的伟大实践有机融入教学中,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激励大学生赓续党的精神谱系,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可融入古代医家在行医治病过程中体现出的“大医精诚”“广济众人”“厚德精术”等人文精神,以及“上医医国”“悬壶济世”“仁民爱物”等行医理念,将诞生于战火之中的红医精神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福建中央苏区红色医生傅连暲、叶青山等“红色医生”的故事,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等红色基因赋能到医学类课程教学中,为增强医学生保卫人民的健康、守护人民生命的担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校园文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高校校园文化是办学治校的精神基础和共同信念,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因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道德品质、价值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对教育人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活动、校园建筑景观、校园媒介、校园文物、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等综合元素,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浸润、感染和熏陶,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一方面,要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结合高校历史人文底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标识系统等方面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通过打造突出红色教育的教室文化、艺术气息浓厚的楼道文化、温馨高雅的寝室文化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品行,形成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独特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通过组织开展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演讲、朗诵、合唱、话剧、情景剧、舞台剧、微电影等方式,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红色文化、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的校园文化符号和品牌,打造富有高校自身独特品位的校园精神文化风貌。

    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社会实践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社会是广阔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大课堂中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空间上延展、场域上拓宽。

    福建是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地,形成了福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侯官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闽台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拥有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世界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各级各类地方文化实践资源;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共有69个革命老区县,拥有诸多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红色主题相关的各类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红色实践资源。福建的特色文化和红色优势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育人资源,我们要用好福建这本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活教材和资源库,带领青年大学生走进八闽大地、亲近山海之间,把大学生文化实践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走进红色旧址、文化基地、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化示范企业等更多现实场景,将陈列转化为教材、将现场转化为课堂,进行情景式学习、沉浸式感受,引导大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拜访老红军、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非遗文化传承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优秀校友等不同岗位和领域、具有独特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文化代表人物,让大学生在人民大众千姿百态的文化生活和实践中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的同向同行、育人方法协同互促、育人使命相通相融,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福建高校要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新需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坚持立足“大思政课”视野,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大资源”,凝聚三全育人“大合力”,构建起全方位系统化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面”。


    Copyright © 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By Reserved 2011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黄铺19号   邮 编:350012   闽ICP备12020660号-3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